车企找 “懂车又敢说” 的车主难?上书房用 4 招破解用户洞察困局(深度访谈邀约)

2025-08-20 浏览次数:29


某车企产品经理曾为 “找 100 个‘3 年纯电 + 长途自驾’车主” 愁了半个月(深圳汽车市场调研)(车主深访邀约)(深圳市场):线上发问卷只收到 23 份有效反馈,线下跑 4S 店遇到的多是 “刚提车的新手”,好不容易凑齐人,聊到 “冬天高速续航掉多少” 时,一半人答不上来 —— 这种 “找不准、聊不深” 的困境,是车企用户洞察的常见痛点。而上书房信息咨询用 17 年行业沉淀,靠 “样本筛、全国触达广、需求挖得深、执行够”,把车企的 “模糊需求” 变成 “可落地的产品方案”,累计为上百家车企完成 10 万次车主调研。

一、样本库:72 小时锁定 “懂车的那批人”

车企要的不是 “随便一个车主”,而是 “能说清痛点的用户”—— 上书房的样本库,靠 “200 + 标签 + 动态新”,把筛选变成 “”:某新势力想调研 “纯电车主长途自驾痛点”,明确要求 “3 年以上纯电用车经验、过去半年有 3 次以上 500 公里 + 长途记录、曾抱怨过充电问题”。上书房通过样本库标签交叉筛选:先锁定 “纯电车型 + 3 年车龄”,再叠加 “长途驾驶频次”“充诉记录” 标签,72 小时内就匹配出 150 名目标车主,样本准确率达 95%。这些车主不是 “新手”,访谈时能说出 “冬天在高速服务区排队 2 小时充电”“导航没实时显示充电桩故障” 等具体痛点,车企据此优化了 “充电规划 + 充电桩故障预警” 功能,上线后用户长途投诉率下降 62%。关键的是 “样本化”:每月新增 1 万 + 活跃车主,同步追踪 “近是否升级过电池”“是否体验过新充电技术”,避免用 “3 年前的老车主” 数据谈当下的 “800V 快充痛点”—— 某合资车企曾因用旧样本误判 “车主对快充需求低”,和上书房合作后,用新鲜样本修正结论,及时推出快充车型,抢占细分市场。

二、全域触达网络:从深圳湾到乌鲁木齐,都能找到 “对的车主”

车企想了解 “西部越野车市场”,却只能触达城市车主?上书房的 “34 省市执行网络” 能地域限制:某硬派越野车计划优化底盘设计,需要 “经常跑川藏线、戈壁的车主” 反馈。上书房通过线下网络:在乌鲁木齐、成都、昆明等西部城市的越野车俱乐部设 “调研点”,联合 4S 店邀请 “刚跑完长途的车主” 参与访谈;线上则在 “越野 e 族” 等垂直论坛发起 “川藏线用车感受” 话题,搭配 “定制车贴” 激励,3 天内收集到 200 份有效报名。这些西部车主说出了 “东部车主不会提的痛点”:“戈壁路段底盘易刮到石子”“低温下四驱切换反应慢”,车企据此强化底盘防护、优化四驱系统,西部市场提升 35%。这种覆盖能力不是 “广撒网”:一二线城市靠 “车主群 + 4S 店” 触达,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靠 “本地调研点 + 行业协会”,确保无论是 “深圳的新能源通勤族”,还是 “县城的皮卡货运车主”,都能被纳入调研视野 —— 某国产皮卡靠这套网络,了解到 “县城车主需要‘货箱防刮 + 油耗低’”,优化后县城市场占有率提升 28%。

三、懂车懂车主:挖出 “没说出口的潜在需求”

普通调研只问 “你想要什么”,上书房能挖出 “你没说但需要的”:在某车企的 “智能互联功能” 焦点小组中,上书房没直接问 “你喜欢什么样的导航”,而是设计场景题:“周末带家人去露营,你开车时会怎么安排路线、联系营地?”年轻车主们聊到 “用手机查营地位置,再手动输入车机导航”“想提前开营地空调却没法联动”,暴露了 “车机与手机、智能家居联动不足” 的痛点 —— 这比 “你需要导航联动吗” 的直接提问,能挖出真实需求。再比如中年车主的 “安全需求”:表面说 “想要碰撞预警”,深入聊才发现 “怕撞后救援不及时”,上书房据此建议车企增加 “碰撞后自动拨打救援电话 + 发送定位” 功能,中年车主满意度提升 27%。这种深度洞察,源于上书房 10 万 + 汽车神秘顾客案例的积累:知道 “车主说‘保养贵’,实际怕‘用非原厂配件’”;知道 “说‘车机卡’,实际是‘语音指令识别慢影响驾驶安全’”—— 懂车的 “行话”,懂车主的 “潜台词”。

四、执行:让车主 “不演不装,说真话”

调研数据没用,往往是因为车主 “应付回答”—— 上书房靠 “场景化融入 + 全流程质控”,让反馈真实:在 4S 店神秘顾客调研中,上书房的调查员不会 “像考官一样查服务”,而是扮演 “纠结保养套餐的车主”:“我这车开了 2 年,是选基础保养还是全合成套餐?听说非原厂机油会伤发动机?”通过这种自然互动,发现某 4S 店 “没介绍原厂机油优势,只推套餐”;“维修等待时没告知进度,车主追问才说‘还要等 1 小时’”—— 这些 “非表演状态” 的问题,比 “你对服务满意吗” 的问卷有。全流程质控也不含糊:调研人员要经过 “3 轮培训 + 10 次模拟” 才能上岗,确保 “不暴露身份、会引导话题”;访谈后有 “双线审核”:看录音是否完整、记录是否和车主表述一致,避免 “主观加工”—— 某车企合作后反馈:“上书房的报告里,连车主说的‘导航有’都标注了‘具体在高架桥下卡顿’,比我们自己的调研细太多。”

从 “找到车主” 到 “落地改进”:这才是用户洞察的意义

上书房的,从来不是 “交份访谈记录就结束”,而是帮车企把洞察变成 “市场竞争力”:



某新能源车企靠 “长途自驾车主” 的访谈,推出 “高速充电预约 + 续航动态提醒” 功能,细分市场提升 40%;



某硬派越野车根据西部车主反馈,优化底盘防护,川藏线车主复购率提升 32%;



某豪华靠 “中年车主安全需求” 调研,增加 “自动救援 + 紧急联系人同步” 功能,市场口碑排名上升 2 位。



对车企来说,用户洞察不是 “花钱买”,而是 “花钱造车主想要的车”。上书房 17 年的经验证明:当你能找到 “懂车的车主”,听到 “真实的痛点”,并把这些变成 “产品改进”,就能在 “电动化 + 智能化” 的竞争中,比对手多走一步。

如果你的车企还在为 “找不准车主、聊不深需求” 发愁,上书房信息咨询的 “洞察方案”,或许就是你打开市场的钥匙。



m.ssfxxzx.b2b168.com
top